2025 常春藤国际体育总决赛启幕:3500 学子竞逐 12 项赛事,郑海霞寄语青春力量
6 月 14 日,第二届常春藤国际体育校林匹克大赛(Schoolympics)全国总决赛在北京清香未来城学校盛大启幕,来自全国 38 个城市的 200 余所国际化学校、超 3500 名青少年运动员齐聚一堂,共同开启这场融合竞技精神与国际交流的体育盛会。篮球名宿郑海霞、前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等体育界大咖亲临现场,为参赛学子加油助威,并寄语 “用体育点燃青春热血”。
赛事亮点:规模跃升与创新融合
本届赛事规模较首届实现跨越式增长:参赛学校从 71 所增至 200 余所,覆盖城市从 23 个扩展至 38 个,参赛人数从 1500 人激增至 3500 人。赛事项目从 4 项扩容至 12 项,新增足球、网球等 8 大项目,既保留田径、游泳等传统竞技项目,又引入击剑、攀岩等新锐运动,实现 “传统与创新” 的有机融合。针对不同年龄组别,赛事制定个性化竞赛规则并配备适配器材,例如为低龄选手缩小篮球场地、降低网球网高,充分体现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怀。
开幕式上,由 8 名退伍军人组成的 “旗志” 团队(曾参与建国 70 周年阅兵)护卫五星红旗入场,将赛场化为 “沉浸式爱国主义课堂”,激发全场参与者的爱国热情与体育激情。这一设计不仅传递国家荣耀,更将体育精神与家国情怀深度结合,成为赛事一大特色。
嘉宾寄语:体育精神与国际视野
郑海霞在致辞中强调,体育运动是 “锻炼意志、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”,并鼓励青少年 “通过赛事向世界展现中国年轻人勇于拼搏、追逐梦想的风采”。她特别提到,赛事作为 “连接中外年轻人的桥梁”,能让中国青少年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强音。莫慧兰则指出,赛事为中外青少年提供了 “展示自我、锻炼交流能力的平台”,尤其肯定其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价值。
赛事主办方美国常春藤国际赛事组委会秘书长曹一锋透露,获奖者将获得国际组委会官方推荐信,优秀选手更有机会成为签约形象大使,参与全球赛事宣发。这一激励机制不仅提升赛事吸引力,更为青少年铺设了通往国际教育与体育发展的多元路径。
师生家长:竞技之外的成长收获
青岛为明学校教师臧少勋表示,赛事为学业压力繁重的学生提供了 “释放自我、锻炼综合能力的窗口”。海口英雅盛彼德学校教师李宗承则提到,学校首次晋级全国总决赛,希望通过比赛 “提升团队凝聚力,为年轻队伍积累经验”。家长代表余沛伦妈妈感慨,赛事让孩子 “以非专业运动员身份体验高规格竞技,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”,这种经历 “比成绩更珍贵”。
DB真人旗舰赛后,许多学生自发交换联系方式,相约未来共同训练、参赛。这种 “以体育会友” 的氛围,正是赛事推动青少年跨校际、跨地域交流的生动写照。正如曹一锋所言,赛事不仅是 “体育竞技的盛宴”,更是 “青少年体育教育与国际交流的桥梁”,未来将持续致力于打造 “全球青少年体育界的标志性盛会”。

这场为期三天的赛事,既是青春力量的集中迸发,也是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国际化的一次生动实践。当 3500 名学子在赛场上挥洒汗水、追逐梦想时,他们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体育篇章,也为全球青少年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。